近年來隨著養殖密度與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池塘條件的不斷惡化等因素影響,肝膽綜合征爆發的概率逐年攀升,草魚肝膽綜合征呈現高發態勢,其引起的死亡概率可達40%-60%。每年5到10月是草魚肝膽綜合征的流行季節,一般7-9月(投料高峰期)為發病高峰期,今年由于魚價好,很多養戶投料量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導致草魚提早爆發肝膽綜合征。因肝臟功能受損,患病魚綜合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受到影響,給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機,因此該病重癥者常同時伴有出血、爛鰓、腸炎、爛尾等癥狀。
臨床癥狀:肝膽綜合癥以肝膽腫大、變色為典型癥狀。病魚發病初期,肝臟略腫大,輕微貧血,色略淡;膽囊色較暗,略顯綠色。隨著病情發展,肝臟明顯腫大,可比正常情況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漸變黃發白,或呈斑塊狀黃紅白色相間,形成明顯的“花肝”癥狀,有的使肝臟局部或大部分變成“綠肝”;有的肝臟輕觸易碎,膽囊明顯腫大1-2倍(有時導致膽汁溢出或膽囊破裂),膽汁顏色變深綠或墨綠色,或變黃變白直到無色,重者膽囊充血發紅,并使膽汁也成紅色。有時,病魚的脾腎也明顯腫大,臟器系統同時膨大,腸道外脂肪積累較多。
肝臟腫大,肝臟失血倉白、發黃或呈有綠色塊狀,成為花肝
肝功能障礙嚴重,膽汁稀薄
脂肪肝癥狀
對于魚為何越來越容易出現肝膽綜合征,我認為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正確的殺蟲操作。
大家都知道清明前后為蟲卵的萌發期,養殖戶一般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行池塘殺蟲,一般殺蟲2次,前后一般間隔10天,有些養殖戶可能沒有充分估算池塘水體,甚至有的直接憑感覺下藥,造成藥物濃度過高,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建議養戶殺蟲注意天氣與藥物濃度,殺蟲后對池塘進行解毒。
2、飼料投喂不合理
有些養殖戶為了讓魚早點上市,早春氣溫剛上來便大量投喂飼料,且就覺得蛋白質含量越高就越好,卻不知此時越冬后的魚由于長時間停料,此時魚肝臟與腸道等機能已萎縮,大量投喂會加重肝臟與腸道負擔,導致魚肝腸出問題,由于早春水溫逐漸升高,病菌也開始大量繁殖,肝腸出問題也可能進一步伴隨病菌的趁虛而入,從而導致肝腸病變。
3、投喂已變質魚料
飼料霉變或脂質氧化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如黃曲霉毒素、酸敗的脂肪酸等,這些會引起魚類肝臟細胞腫大、膽囊腫大變黑,肝臟脂肪變性、造成肝細胞損傷,代謝機能失調等癥狀。有的飼料經銷商,可能去年有些魚料沒賣掉,將往年的魚料生產標簽等撕掉,充當新料賣給養戶,養戶在沒注意的情況下,將已變質的魚料投喂給魚吃后,魚也很容易得病,尤其是初春魚肝腸機能還未完全恢復,體質與免疫力都較弱的時候,更容易得病。
4、飼料營養與功能方面的原因
飼料蛋白質含量過高,蛋白質與能量比失衡,飼料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飼料脂肪、飽和脂肪酸含量過高,飼料中缺乏膽堿、缺乏保肝護膽成分等,都易誘發肝臟脂肪積累,破壞肝功能,引發肝膽綜合征。針對飼料造成的草魚肝膽綜合征問題,我們建議全程或魚病高發階段投喂柯恩功能性飼料,能夠有效降低飼料造成的肝膽綜合征發病概率。
柯恩阿加西664功能性飼料
5、飼料違禁添加物
一些不法商家在飼料中添加喹乙醇、氯霉素、呋喃唑酮、磺胺類等違禁促生長添加劑或藥物,以促進魚體快速生長,但這導致肝臟超負荷工作,肝功能逐漸弱化,肝臟出現損傷。
6、可能的其他原因
諸多如養殖密度過大,池塘條件惡化,維生素缺乏,藻毒素,水體氨氮,亞鹽偏高,也可能引發魚的肝臟問題。
隨著氣溫升高,投喂量加大,以后幾個月養戶需重點對草魚肝膽綜合征提高警惕。魚病治療“防重于治”,針對以上發病原因,養戶應引起注意,做好針對性的預防,依靠合理的養殖模式搭配、科學的投喂飼養管理、定期的藥物預防等來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養殖戶投喂飼料時,可在飼料中加拌適量的肝膽舒靈、三黃散、多維、免疫增強劑等,或者直接用柯恩功能性飼料,以達到保肝利膽的作用,提高廣大養殖者的養殖收益。
技術服務部/朱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