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1月31日),春節期間,農財寶典(新牧網)編輯部《彭進工作室》在其策劃的大佬拜年專題報道《展望2017》中推出了對江西柯恩牧業集團董事長朱開明先生的采訪文章《朱開明:真正要解決中國人吃肉的問題,還是要靠50-500頭母豬的家庭豬場》,分享了自己的經營思想、企業理念以及自己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獨到見解。
大年初五(2月1日),農財寶典(新牧網)再次以“家庭農場是不是未來養豬業主力軍?大佬們觀點各異已‘掐’起來,你站哪隊?”為題,集中展示了網友粉絲們對大佬觀點的點評,其中朱開明董事長的觀點備受關注,引發大家熱議。
歡迎大家一睹為快,一起來盡情享受這道開年的精神大餐:
江西柯恩牧業集團董事長朱開明接受了《農財寶典》新牧網采訪(大年初四——1月31日刊發)。
采訪記者:鐘展鋒
1.《農財寶典》新牧網:如果滿分是10分,請問您對2016年的成績打幾分?最滿意的是什么?
朱開明:如果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是6分的話,我認為我們可以打8分,要略好于行業平均水平。用數據說話,我們在自己的年會上也播出了2015-2016年價值呈現的事跡展播,我們的人均產值、人均利潤、人均銷量、三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占比,遠遠好于同行業。
最滿意的應是集團的大數據建設,為精準價值的呈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2.《農財寶典》新牧網:2016年您是否有遺憾?假如時光回返,您會不會做得更好?
朱開明:遺憾的事情倒沒有,但如果時光能回返的話,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因為反思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其實,反思就是一個總結與提升的過程,我們就是要在不斷的反思中前行!
3.《農財寶典》新牧網:2016年行業大事不斷,您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什么?為什么?
朱開明:印象最深的事件應該是禁養!全面禁養!!2016年,全國超過20個省份都劃定了生豬禁養區,啟動了豬場拆遷行動,直接減少生豬存欄3600萬頭,尤其是浙江等禁養大省,禁養減少的生豬數量占到整個飼養量的50%,行業競爭形勢進一步加劇。
4.《農財寶典》新牧網:2016年,您聽過的最有啟發的一句話是什么?
朱開明:準確地來講,應該是兩個字:優和憂!這是對當前我國畜牧業形勢所作的最精準的總結。畜牧業向著節水、節糧、節地發展,這是畜牧業結構的優化。同時,環保風暴對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影響非常大,非常深遠。從產業布局來看,生豬養殖由南向北轉移非常明顯。
5.《農財寶典》新牧網:在家庭農場、規模化企業和超大型企業等養殖群體中,您認為哪一個群體才會是未來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
朱開明:我認為——家庭豬場是未來中國養豬業的主導模式。家庭豬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的經營單元,適度規模,整個收入以養豬為主。未來大型養豬企業會提供年出欄數的30%左右,真正要解決中國人吃肉的問題,還是要靠50-500頭母豬的家庭豬場。
6.《農財寶典》新牧網:您如何看待養殖業的環保拆遷風波?它是否對您的企業或客戶帶來比較大的壓力?
朱開明:全國都劃定禁(限)養區,有些地方關停了80%以上的養殖場。由于地方政府受環保問責制的影響,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大大下降。
環保拆遷的政策肯定給我們帶來了巨大壓力,比如重災區福建漳州和江西新干(禁養區內禁養率高達96%),但通過我們的努力和企業政策的調整,整體銷量同比基本持平,略有增長。
7.《農財寶典》新牧網:近來許多人和企業都有轉型焦慮癥,您是否認為自己的企業需要轉型?您有沒有焦慮?
朱開明:做企業需要未雨綢繆,需要定力。在今年的企業年會上,我提出要“擁抱行業變化,變革求生之道”!做企業,你不能焦慮,而應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環境的變化,找到突破的方式方法。所以,我們提出了價值競爭理念,積極構建價值競爭體系。轉型,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也不例外。這兩年,我們投入巨資和借助“外腦”,作了很多轉型升級的工作。企業倡導:創造價值,快樂成長!
8.《農財寶典》新牧網:2016年,工匠精神被各大行業追捧,您心目中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朱開明:工匠精神的本質,就是專業專注!專業,指你要成為行家里手,要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專注,指你要耐得住寂寞,要持之以恒。去年9月,上海弄堂里的一個做了32年的蔥油餅竟然驚動了BBC(英國廣播公司),成為網紅!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
9.《農財寶典》新牧網:養殖業在2016年普遍賺得盆滿缽滿,您如何判斷2017年的豬價走勢?是否有可能復制2016年的高位?
朱開明:過去三年,能繁母豬存欄量逐年減少,在加上現在養殖戶的主動補欄積極性不高,導致了補欄量始終低于自然淘汰量。預計2017年生豬出欄僅為5.9億頭,缺口超過1億頭,豬肉供求缺口進一步擴大。因此本輪豬周期的上漲階段并未結束,16元/公斤以上的豬價高位震蕩將貫穿于2017年,養殖也許仍將維持400-500元/頭的高盈利。
10.《農財寶典》新牧網:2017年,您最想與誰交流?您最想對他(她)說什么?
朱開明: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2017年,我最想與自己的員工交流,希望他們能以積極的心態擁抱行業變化,秉承價值競爭的理念和價值創造的精神,在反思中前行,不斷突破,用數據說話,用價值呈現。
11.《農財寶典》新牧網:其他您想表達的任何聲音或建議。
朱開明:擇善而行,循道而為!做人做事,都應如此。多做對社會對企業對別人對自己有好處的事,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循序漸進,應勢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今天(大年初五——2月1日刊發),寶典君要說的話題就是:在家庭農場、規模化企業和超大型企業等養殖群體中,您認為哪一個群體才會是未來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
未來,養殖規模組織結構是向啞鈴狀發展,還是向梭型發展,一直是行業關注的話題。從寶典君調研的數據來看,看好“公司+農場”這種合作養豬模式的人數最多。家庭農場自己自足模式跟散戶緊隨其后,而大規模集約化豬場支持率最低。
與調研不盡相同的是,各位行業大佬看好規模化養殖的人數更多。
雛鷹農牧董事長侯建芳認為,未來規模化將成為養殖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眾所周知,生豬養殖業有很強的豬周期。當豬周期見底時,小規模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大浪淘沙,經過市場的不斷洗禮,規模化企業將成為未來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
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大中華區負責人郎世峰表示,我相信他們都將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家庭養殖是成百上千萬人的謀生之道,這不僅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也是食物來源。許多情況下中型養殖場都是養豬業的支柱,但是我認為大型的綜合化規模化養殖場將會展現出最快的增長與發展。
永順生物總經理林旭埜也認為家庭農場肯定不會成為未來養豬業的主力軍,至多也只是一個補充而已。我國養豬業水平要向先進國家靠攏,且符合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規模化企業和超大型企業才是主流。
維科生物總經理付朝陽也傾向于超大型企業。超大型企業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豐厚的資本,多數為上市公司。同時這些超大型企業擁有或正在擁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抗市場波動的風險很強,在激烈的市場波動中更容易生存。
而結合了大型養殖企業和家庭農場、散戶的“公司+農戶”模式也逐漸展現出特有的生命力。
天邦股份董事長張邦輝認為未來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一定是“超大型企業+家庭農場”。超大型企業,引導行業規范,帶動家庭農場向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如果說“超大型企業”是一艘航母,那么“超大型企業+家庭農場”就是一組航母編隊,只有形成航母編隊,才能形成真正的戰斗力。
隨著環保風暴的影響日益加劇,我國每年都有大批散養戶在退出行業。但也有很多行業人士認為,中小型養戶還將繼續存在。尤其是很多讀者紛紛留言贊同這一觀點。
江西柯恩牧業集團董事長朱開明認為:家庭豬場是未來中國養豬業的主導模式。家庭豬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的經營單元,適度規模,整個收入以養豬為主。未來大型養豬企業會提供年出欄數的30%左右,真正要解決中國人吃肉的問題,還是要靠50-500頭母豬的家庭豬場。
播恩集團總裁鄒新華也認為各種形態都會存在,15年內,整體規模還是家庭農場模式總比大。
詩華中國區總經理達明認為,像歐洲一樣,任何一種養殖群體都有存在的可能,因為中國有各種類型的消費群體。但肯定的是,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是200-600頭母豬的豬場。這一類型的豬場規模堪稱完美,能夠產出優質的豬產品,更好地預控疾病并進行管理。
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德超集約化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家庭農場、規模化企業和超大型企業都是集約化的產物,在集約化的趨勢下實現多元化發展各有空間和潛力。未來三種模式都可能成為中國養豬業的主力軍,不可能最終被一種模式所替代。但最終能勝出的還在于能夠頂住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及環保等各種壓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