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經濟大環境對水產養殖的影響,市場需求明顯減緩,草魚終端價格不理想,基本在成本線附近徘徊。許多養戶虧損,對前途感到迷茫,對養殖失去信心,進而縮小放養密度,減少投喂量,甚至平時的保健預防也在節約,伴隨而來的是造成更大的損失......
2016年,草魚價格有所回暖,根據我們的調查,大多水庫的畝利潤達到2500-3000元,許多養殖戶似乎又“重拾光明”。增加密度,加大投喂量,盡快催肥出售等等各種聲音撲面而來。本文以2016年江西、湖南草魚主養區為例,介紹三種盈利較好的養殖模式,為養殖戶提供參考。
一、投放大規格魚苗,趕早出魚
一般情況下,草魚在9月份之前的價格相對較高。例如,江西地區在今年9月份之前魚價為5.2-5.3元/斤(2斤左右規格);而10月份之后就出現了下跌,到11月份下滑到了4.4-4.5元/斤。為了趕早出魚,一些養殖戶轉變養殖思路。如在某地大部分養戶投的都是1-2兩/尾左右的苗,而某養殖戶今年轉投4兩/尾的大規格苗(約80畝水面),投苗時間也比較早,為2015年12月21日,魚種的搭配模式是:草魚800尾/畝、湘云鯽100尾/畝(8尾/斤)、鳙魚60尾/畝(2兩/尾)、鳊魚60尾/畝(2兩/尾)。該養戶全程使用高檔料,并在投苗前期投喂小魚料。在今年6月8日就捕撈了第一批草魚,規格為1.6-1.8斤。截止11月19日,該養戶今年已出魚6次,庫存還有近4.6萬斤草魚,3000斤鳙魚,5000斤鯽魚,5000斤鳊魚。但現在已經保到本了,庫存魚是純利潤,雖然現在價格較之前低許多,但壓力不大,因為大部分魚在10月之前就賣完了。同時他現在又補充大規格魚苗,以便明年提早上市。
編者提示:草魚前期可適當增加投喂量,強化對魚體肝功能及腸道的保護,達上市規格后,需盡早上市,因為高峰期出魚價格更低,同時魚體規格更大,耗料量也增加。
二、草魚混搭高密度鯽魚養殖,使用草魚料+施肥
某養殖戶很早就開始從事四大家魚養殖,雖然近幾年每年都有錢賺,但利潤不高。從今年起,他一改傳統,主養鯽魚和草魚,混搭濾食性魚類。該養戶水面120畝,從2015年12月開始就放0.1斤/尾草魚3000尾、0.1斤/尾鯽魚100000尾、0.2斤/尾白鰱10000尾、0.33斤/尾鳙魚10000尾,全程使用公司662草魚料,并使用大量的雞糞與過磷酸鈣。至今年11月底,共賣草魚10161斤、鯽魚82574斤、白鰱25894斤、鳙魚30215斤,綜合除去一切成本,凈利潤50萬元左右。主要是根據水質條件施肥節約了不少成本,以及今年鯽魚價格高(最低賣價為8元/斤)所增長的利潤。這種模式即使在草魚價格較低時,也能收獲較好的經濟效益。
編者提示:鑒于每年鯽魚價格不同,此模式僅供參考,養殖戶可根據當地實際行情進行選擇。當然,飼料的選用也很關鍵!
三、增加鳙魚產量,獲利依舊
“三分種、七分管”,日常管理一定要做得非常細致才可能養好魚。以投料為例,某養戶每次投料都會仔細觀察魚搶食如何,如果魚不斷向上頂就說明搶食性強,這時他會將投料機出料口開大一些。如果魚愛吃不吃,不少魚還不斷向外游,那就將出料口關小一點。投料做得細致,才能保證魚的正常營養需求,讓飼料不浪費,提高飼料利用率。
草魚價格在各種水產品價格中一般比較低。養殖戶要獲得良好的收益,常常會努力提高鳙魚、白鰱等雜魚產量。2016年,該養戶的鳙魚產量達到352斤/畝,每畝貢獻了約1500元的凈利潤。由于鳙魚會吃魚種料,對其早期快速生長有較大幫助,而且,該養戶在喂草魚料過程中,適當補充一些鳙魚飼料,使得鳙魚產量比較高。編者提示:鳙魚要達到較高的產量,需要水體有豐富浮游動植物,當然,配套使用少量鳙魚專用料也可達到同樣效果!
結語:不管是傳統的養殖模式,還是創新的模式,日常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精細化管理,密切關注養殖水質情況。對于清塘不方便的水體要適當使用底改劑及水質改良劑;對于魚病的預防也要做到精細化,有病早治,無病早防!
文/技術中心譚崇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