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自年初朱董提出“贏在大數據時代,呈現精準價值”后,各中心積極行動起來,圍繞創造價值,不滿足現狀,對現有的工作方式、方法、業績進行重估,大膽地使用新方式、方法,不斷探索,積極進取,超越自我,實現價值。
我們專門開設了“贏在大數據時代,呈現精準價值——我有話說”專欄。本期推出的是常德公司生產部生產班長卓如華自清遠公司生產部調入常德公司生產部后,面對人員管理、設備操作等困難,不等不靠不抱怨,憑借自己的豐富經驗和嫻熟的技能,保證了生產的正常運行,并在人員管理、產品質量上取得了進步。
6月2日,生產中心召開了5月份月度工作會,會議決定對常德公司生產部生產班長卓如華獎勵300元。卓如華為什么可以得到中心的獎勵呢?帶著疑問,筆者對常德生產部主管謝仁、品管部經理黃華、粵桂區片區經理魏明洪、卓如華本人進行了電話采訪。
據謝仁介紹,2016年4月15日,時任清遠公司生產部生產班長的卓如華按照上級領導的安排,來到了常德公司生產部任生產班長,主要負責魚料生產、班組運作等工作。
車間原來有兩個操作工,為了響應集團降本增效、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號召,便沒有再招人,卓如華一個人負責兩臺制粒機、一臺膨化機的操作。此前,卓如華沒有開過膨化機,我(謝仁)僅僅在卓如華面前操作過幾次,卓如華就結合以前“見過豬跑”的經驗,學會了操作膨化機。5月份,生產任務較重,卓如華沒有任何怨言,也沒有提任何要求,順利完成了任務。
以前,生產628魚料時先要更換分級篩,卓如華在現場了解生產流程后,提出利用成品分配器及三通,不更換分級篩便可生產。經過實際操作論證,這個方法可行,而且還簡化了生產流程,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
品管部經理黃華告訴筆者,昨天卓如華還向他和謝仁針對操作過程中的問題點提出了改善建議。他認為卓如華是個很勤快的人,年紀大了體力活還是照干不誤,并且通過自己的帶頭工作,贏得了員工的尊重,在完成好自身工作的同時,哪里有事做就去哪里做事,確實是總部外派員工的榜樣。
粵桂區片區經理魏明洪坦言,常德公司在人員管理和設備操作上,相對兄弟公司而言難度更大,且卓如華在清遠公司的工作相比常德公司更輕松,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后,他還是敢于去面對,并通過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人員管理、產品質量方面得到了提高,這就是對他進行獎勵的根本原因。卓如華的服從性很好,技術也比較全面,從清遠公司到茂名公司,再到清遠公司,再到常德公司,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去,去了那里便能將那里的設備操作進行改善和提高。我希望他在效率、人員協調等方面能夠繼續提高,在產品質量穩定性上能夠有所突破。
對于能夠得到中心的獎勵,卓如華表示很高興,也很開心。他非常感謝各級主管對自己的培養,同時他表示自己并不在乎物質獎勵,即使不獎勵,他也一樣要把工作做好。因為他在公司十幾年了,公司主要領導都認識他,公司在待遇等方面也還可以,他對公司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接到外派任務時,他心里其實是有些不大樂意的,家里人也是反對的,但想到公司有需要,孩子也都出來工作了,外派就外派吧。到了分公司工作之后,慢慢習慣了,覺得也挺好的。談及如何在一個人開三臺機器的情況下保證生產,卓如華說,看哪個最緊急,分清主次,有章可循。對于如何能夠知道不更換分級篩就可生產等這些小改進時,卓如華自信地說:做了那么多年了,肯定有經驗啊!
常德公司生產部還有許多像卓如華一樣立足崗位、呈現精準價值的優秀員工。5月26日,生產部主管謝仁還為榮獲優秀員工的王先春(叉車工)、劉國華(機修工)頒發了獎金。
據悉,劉國華在優化了1名機修工后,工作仍然非常積極主動,平時在完成自身工作后,哪個崗位有需要他都會去主動協助。
王先春則是由搬運工成功轉型為叉車工。轉型后,他依然像以前一樣兢兢業業,在其他崗位有需要的時候能夠進行頂崗。